小學部:

本校創立於民國前十年 (清光緒二十八年) 四月,為韓國各僑校中歷史最久者。當時借用中華商會 (現仁川華僑協會) 之東廂房,嗣後仁川領事張國威先生任本校監督;副領事金慶章先生兼掌本校,是為本校首任校長,並定名為仁川華僑小學。
本校初創時期,學制為七年:初小四年、高小三年。其時外道地區如群山、大邱等地之僑胞子弟多來本校就讀高小。後來,學生日增,因無正式校舍,金校長乃發動南北幫各僑領捐款,於現在中學部大樓之位置,增築三間教室。學制亦改為六年,其行政組織與今略同。
 
未久,即由仁川領事部曾廣勛先生接掌校務,而本校之董事會亦由此時正式成立。民國三十一年七月,孫景三先生為本校董事長,鑒於學生數目日增,原有教室不敷應用,遂倡導於校內增建二層樓房,上層為禮堂,下層做教室。
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,仁川失陷,本校遂為之解散。同年九月十五日,聯軍登陸,收復仁川,九月末,校舍經整修復校。四十年一月四日,仁川再度陷敵,本校亦因之二次解散。未久,聯軍再度收復京仁地區,避難之僑民亦陸續返回仁川,由當時的僑領呂季直先生倡議復校。同年八月二十日組成董事會,九月一日正式復校。

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七日,本校在民國三十一年所建之校舍二樓發生火災,全部焚毀。校中設備及圖書檔案等亦均蕩然無存。本校董事諸公及僑領均認此為前人遺產,又為教育所必需,勢必重建,乃決議請求各方援助,才重建現在之復興堂。
現小學分為六班,教職員十名;另外附設幼稚部二班,教職員三名。小學部授課課程與國內完全相同,但另增設韓語課程。除韓語課本外,教科書全部由國內僑 務委員會贈送。



初中部:

創立於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一日。因仁川地區之小學畢業生多赴漢城僑中升學,早晚奔波,乘車來往於京仁之間,在精神、體力及時間上諸多耗損,尤其家長對子女之安全,更多關懷。當時小學董事會董事長呂季直先生,有鑒於此,遂倡議創設初中部。

高中部:

嗣後,本校初中部學生日增,環境較佳者,畢業後,可分赴漢城或釜山高中;環境較差而失學者,大有人在,此非僅影響其個人前途,尤其是國家社會莫大之損失。因此,本校董事諸公,不避艱難,毅然於民國五十三年九月一日,正式成立高中部,致本校成為一完全中學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學校經營策略:

行政方面:
1. 校務行政採目標管理追求卓越,講求績效與速度。
2. 實施適性教育,激發學生潛能,以達自我實現,圓一個真善美人生。
3. 發揚人文精神教育,重視人性化管理,提昇教育品質。
4. 推展行政電腦化,提昇學校行政效率,並將全校學生學
    籍輔導電腦化。

教務方面:
1. 落實各科教師回國進修,增進教學育學知能,提昇教學品質。
2. 強化教學輔導,實現「快樂學習,健康成長」之教育理念。
3. 落實資訊教育,充實電腦設備。

 


訓導方面:

1. 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,提倡人際關係,培育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五育均衡發展之青年與健全國民。
2. 以籃球、排球、桌球,民俗體育發展,重視各項目,往下扎根,為國育才。


總務方面:
1. 美化、綠化校園,塑造良好學習環境,實施「快樂學習」願景。
2. 擴充圖書設備,添購讀物及培育學生閱讀興趣。
3. 加強視聽資訊教育,充實軟體、硬體設備,增進教學效果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展望:


教育工作,本著思潮的演進,教育環境的變遷,如何提昇教育品質,發揮學生潛能,培育英才,發展健全的國民是當務之急。

一、教育理念:
1. 秉持人文教育精神,用愛力行,以尊重、溝通,關懷,讓師生教學相長。
2. 重視學生人性教育及道德教育,有效引導學生全人發展,迎接﹝健康﹞﹝快樂﹞﹝進取﹞﹝創新﹞
    ﹝感恩﹞的真善美人生。
3. 充實改善學校環境與設備,以輔助教育。
4. 美化,綠化校園,發揮學校境教功能
5. 鼓勵教師進修、研究發展,學校本位之課程與學習型學校。

二、治學目標:孕育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的校園的氣氛及向心力、團結力是一所有效能的學校。
三、辦學精神:以愛、榜樣、方法、發揮團隊精神,追求卓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