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頁
 
高二 孫昌壽 台灣的詩 讀書心得

年級:   高二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姓名 : 孫昌壽

書名

台灣的詩

作者

侯吉諒·編

印的

象一

最句

深話

奇蹟般的現身     在怒吼的洪流中   四位一體的樸素靈魂 

由八隻手掌緊緊地護住   翊翊上升,上升   為天地立心   為生民立命

與飛天等身   不恥地下蛆般的我們   擁擠   觀望  互比無情

-----選自《八掌溪現場回憶》向明

 

 

 

 

剛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,看到書名,只是認為是台灣著名詩人的一本詩集而已。可我萬萬沒有想到其中的內容蘊含了許許多多的秘密.

    欣賞臺灣有多種不同的角度,有人從鐵道欣賞臺灣之美,有人從植物、有人從生態…..詩人則是以其敏銳的觀察力,無窮的想像力以及精煉的文字,呈現他們眼中的臺灣。

    全書共分六輯:福爾摩沙、萬象臺北、速寫雲嘉、描摹高屏、蔚藍東岸及美麗之島,二十四位詩人,五十三首感動人心之作。

    其實每首詩的內容中,都描寫著臺灣著名的風景。作者們把在臺灣所看到、聽到、聞到的景色與人生這裡聯繫起來,人生的跌宕起伏,人心的居心叵測……

 

    侯吉諒就這樣,把一盤散沙全部聚集在一起,組成了臺灣。

吳晟詩作中,寫到父親的,雖是寥寥四首,但有著堅韌不拔的使命感,深沉蒼茫的宿命觀,傳承衍生的農民的性格,深植在詩人一代一代的生命中。

其中的一首《堤上》最讓我欣賞,回味。文中「堤」正是一條時間的線走在這條線索上,一邊是命運中無數挑戰的濁滾水流,濁水溪。

 

勞碌的人,世情已透,皮囊老化之後,生命都會像堤防下邊那沉悶的流水,一去不回。若是有,就是那一片青青稻田的綿延滋長;若是有希望,就是牽起下一代的小手,延續傳承。筆者以為夕陽無限好,能在踏實耕耘了一天之後,迎著夕陽散步,對這人生、天地、生命、歷史,都有了紮實的成果,血汗結晶的交代。詩人雖然「不說什麽」,但已盡在不言中,生命責任的傳承,刻不容緩又義無反顧,一直向前奔流而去。在大地中不停隨四季節侯,耕作下去,又何嘗能停歇?能說些什麽理由、藉口,稍作休息呢?生命一代接一代,像沉淪的夕陽,要下台、要回歸,要讓位給明日的朝暾。

 

吳晟其實是很了解大自然順序演變的鄉土詩人,面對大自然的宇宙變化,人感受到永恆不變的不可能。由此看出,吳晟詩作與土地密切的關係,他描寫周遭人民的生活情形,以及土地的變遷,而這一首《堤上》,就以濁水溪的堤岸為描寫的場景,寫出一代一代在溪畔傳承的經驗。將縱面、時間的洪流,與橫面,祖、父、子、孫四代,生命歷史的洪流,交織在一起,構成蒼茫的使命感、歷史觀和悲涼的宿命感,然而還有下一代的小手可牽。在打拼一天之後,在夕陽中,散佈於生命依賴的長堤上,這也是宿命感中堅強屹立,又溫馨踏實的內涵吧!

 

 


上一頁